農業機械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環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性工程。如今,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農村適齡勞動力缺失現象大量出現。同時,伴隨我國土地流轉制度的不斷成熟,農業規?;图s化生產成為農業發展的必然之路。新的發展模式為農機行業帶來廣闊的市場。我國農業機械行業技術發展情況如何?怎樣有效地占領市場并引領行業發展?
一般來說,一個行業的專利狀況可視作發展風向標,窺一斑而知全豹。為此,本報記者專門采訪了國家知識產權局《農業機械行業專利分析報告》課題組的專家,將他們的研究成果奉獻給讀者,希望對中國農機企業有所啟示。
重點:在產品研發上下功夫
我國是農業機械制造大國,但并非農業機械制造強國,農業機械專利技術基礎薄弱?!掇r業機械行業專利分析報告》對聯合收割機領域國內外申請人的專利申請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國外企業善于運用各類型專利的特點進行專利布局,而國內的申請人多傾向于實用新型專利?!爸饕蚴菍嵱眯滦蛯@纳暾堥T檻比較低,審查周期較短?!眹抑R產權局2012年度專利分析普及推廣項目農業機械課題組成員李梁說,發明專利經歷了實質審查過程,因此比較穩定;而實用新型專利,在審批過程中不經過檢索,專利權穩定性差。同時,從中國專利申請的結構和法律狀態來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占據相當大的比例(80.5%)。我國農機行業整體落后的狀態從專利申請的狀況可見一斑。
“目前國內的農機市場不是充分的競爭而是低端同質化的競爭,打價格戰,很像是溫州早期的小商品現象?!眹抑R產權局2012年度專利分析普及推廣項目農業機械課題組組長尚玉沛表示,不少農機企業特別是小型農機企業很少在研發領域投入,缺乏研發能力,主要依靠現成技術。目前國內農機現狀是中小型低端產品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嚴重。對于技術含量和生產效率高的大中型產品,不能生產或沒有形成生產能力。農機行業僅憑產品的基本功能和低價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長期偏愛,必須強化質量和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農業機械領域,中國專利申請前十名申請人中,只有福田雷沃重工一家為農機企業,其余均為科研院所,可見我國農機技術研發成果不少依然停留在科研層面,這方面與日本主要農機技術集中在農機企業的特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從專利申請質量上看,日本企業在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和發明專利授權比率上均大幅度領先我國申請人,足以體現我國企業在農機技術研發上的差距和不足。
路徑:在全產業鏈上精耕細作
農業機械行業門類眾多,發展狀態參差不齊,每個分支都有各自優勢?!捌髽I要根據自身優勢,結合我國各地自然地理條件以及農藝特點,在全產業鏈上精耕細作?!鄙杏衽嬲f,仔細分析農機產業鏈信息,農機分支的發展方向是比較容易把握的。
“收獲機械技術發展直接關系著糧食產量和質量,因此作為收獲機械的一種,聯合收割機受到了國內外企業的重視,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鄙杏衽娓嬖V記者,由于國內巨大的收獲市場,外國企業紛紛在我國布局專利,投資建廠。報告顯示,截止到2012年5月聯合收割機有效的中國發明專利擁有量,國外農機企業為141件,國內企業75件。日本的久保田和洋馬都擁有52件,而國內最好的企業擁有量只有個位數。從保護內容來看,國內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脫粒環節,而國外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收割機的動力行走,而后者技術直接決定收割機的節能效率和適應復雜地理環境的能力。因此,在收獲機械領域,無論是專利申請數量還是技術復雜程度,國內企業都面臨著激烈競爭。